当前位置: 首页 » 百锐资讯 » 中国在低温制冷领域的飞跃

百锐资讯

中国在低温制冷领域的飞跃

发布时间:2024-04-25

  中国在低温制冷领域的飞跃:迈向技术独立的一步      在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正迅速改变着各行各业,而中国在低温制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TIPC-CAS)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低温制冷设备,推动中国在这个长期以进口为主的领域实现自力更生。
     1.低温制冷的意义低温制冷技术是保持各种关键部门所需的超低温的必要技术。从冷却超导磁体的航空航天工程,到对储存和运输至关重要的新兴氢能市场,这项技术是现代科学和工业应用的基础。
    2.中国的技术突破TIPC-CAS最近的发展包括低温制冷系统,能够从20K到2K运行,功率范围从数百瓦到千瓦。这一飞跃不仅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超低温工厂”的制造业,也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低温制冷技术是航空航天、氢能等重要工业领域的基础技术。这一突破将使中国制造出能够提供低于20K(零下253摄氏度)甚至低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的超大型低温“冰箱”,同时确保在高功率水平下连续稳定运行。在此背景下,20K对应液氢温度范围,2K则在超流氦温度范围内。在这些温度范围内运行的大型制冷设备在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航天工程:粒子加速器(如北京正电子对撞机(BEPC))中冷却高场超导磁体依赖于大型低温制冷设备产生的液氦或超流氦。氢能储存和运输:低温制冷技术对于在极低温度下处理和储存氢是必不可少的。氦资源开发:超流氦用于各种科学实验和应用。大型科学设施:上海同步辐射设施和高能光子源等设施也依赖于大型低温制冷设备。
      3.独立创新的未来中国在开发自己的大型低温制冷设备方面取得的成就意义重大,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系统。这些“超低温工厂”的成功发展表明,中国在掌握以前被发达国家垄断的技术方面取得了进步。这也凸显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大型低温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突破代表着中国在低温领域的科学和工业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